SAR雷达的成像特点和原理

时间:2023/12/18
编辑:徕达泰科
分类:行业资讯

SAR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能够“穿云破雾”,黑夜也能成像,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也称综合孔径雷达。

机载SAR的特点是分辨率高,分辨率与距离无关,能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所得到的高方位分辨力相当于一个大孔径天线所能提供的方位分辨力。合成孔径雷达的首次使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装载在RB-47A和RB-57D 战略侦察飞机上。经过近60年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合成孔径雷达发展计划,各种新型体制合成孔径雷达应运而生,在民用与军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原理,飞行过程中以一定频率、一定角度,向地面发射脉冲并接收回波从而确定地面信息。

微信截图_20221104113219.jpg

SAR成像原理依赖于电波的发射、反射和接收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其核心是利用空间的合成孔径原理,在相应的空间位置通过多次焦点反射,最终形成一个具备分辨率的雷达照片。具体来说,SAR的成像原理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SAR雷达成像技术是在移动过程中,让探测器(探测器可以是航空器、舰船、星等)绕着一条拐弯般的运动轨迹布置,而同时发射和接收微波脉冲来模拟一个非常大的成像孔径。由此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分辨率,比一般的雷达技术高出若干倍。同时,SAR的发射和接收技术能够模拟一条拐弯般的运动轨迹,构成一个极长的合成孔径,从而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和轮廓清晰度。

SAR与其它大多数雷达一样,合成孔径雷达通过发射电磁脉冲和接收目标的时间差测定距离,其分辨率与脉冲宽度或脉冲持续时间有关,脉宽越窄分辨率越高。合成孔径雷达通常装在飞机或卫星上,分为机载和星载两种。合成孔径雷达(SAR)按平台的运动航迹来测距和二维成像,其两维坐标信息分别为距离信息和垂直于距离上的方位信息。方位分辨率与波束宽度成正比,与天线尺寸成反比,就像光学系统需要大型透镜或反射镜来实现高精度一样,雷达在低频工作时也需要大的天线或孔径来获得清晰的图像。由于飞机航迹不规则,变化很大,会造成图像散焦。必须使用惯性和导航传感器来进行天线运动的补偿,同时对成像数据反复处理以形成具有最大对比度图像的自动聚焦。因此,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必须以侧视方式工作,在一个合成孔径长度内,发射相干信号,接收后经相干处理从而得到一幅电子镶嵌图。雷达所成图像像素的亮度正比于目标区上对应区域反射的能量。总量就是雷达截面积,它以面积为单位。后向散射的程度表示为归一化雷达截面积,以分贝( dB) 表示。地球表面典型的归一化雷达截面积为: 最亮+ 5.0dB,最暗-40.0dB。合成孔径雷达不能分辨人眼和相机所能分辨的细节,但其工作的波长使其能穿透云和尘埃。

SAR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它精确的测量精度和高质量的图像,聚焦在某一特定的区域,提供全方位的影像和信息,从而提高了对目标物的研究和监测能力。由于SAR雷达可以弥补可见光遥感观测和夜间遥感观测的不足,在航空、航天、空间观测、海洋监测、气象监测、军事情报等领域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点击隐藏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